座落於雲林縣莿桐鄉五華村的建治部落,日據時代名為頂半治,清朝時代名為「九孔厝」。
早期經洪流水災洗劫,散落戶重聚後,經日本人築堤整流為濁水溪南岸之現址。
因受天然災變,地處荒漠,住民農墾,生活困苦,宗教信仰依賴斯時鄭姓及張姓宗親
由大陸背負渡海來台,歷經日本人嚴禁民間社團及神像存在,遍搜上車運往燒毀卻化為
木球神遁回庄之「大仙公」為精神砥柱。
相傳曾因某佳節,貧困庄民苦無佳餚待客,大仙公指示不用憂心,自有奇蹟。是日出現一群散豬入庄,經庄民圍捕宰以款待賓客,固有「賊仔仙公」雅號。
復因於民國五十一年間,彰化南瑤宮天上聖母往笨港進香,回程駐息莿桐,本庄善男信女為瞻仰聖母盛德,遴派人員恭迎盛駕及隨香客蒞臨普被,信眾虔誠,聖母種念緣分,致有香客歸隊遺留「令旗」一支分靈鎮守,後經塑造金身拱拜遠通,萬古垂範。
庄中眾神聖金身,為賴每年擲筊聖杯遴選爐主,隨爐主輪值奉祀,住無定所,庄民咸認不恭,遂由當年善士鄭榮輝及蔡清泉倡議建廟,幾經波折,於八十六年十月入火安座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